(一)一季稻
1.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
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截至8月底,東北、江漢、西南地區大部一季稻處于抽穗至灌漿乳熟期,西南部分進入成熟期,江淮和江南大部處于孕穗至抽穗期;大部發育期接近常年同期。
1.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
一季稻播種以來,各主產區平均氣溫均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淮偏高1.8℃;降水量除東北產區較常年同期偏多20.3%外,其余產區均偏少,其中江淮偏少44.7%;日照除東北產區較常年同期偏少6.3%外,其余產區日照均偏多,其中江淮偏多13.2%(表1.1)。
一季稻播種以來,各產區大部時段光溫水條件較為適宜,總體利于一季稻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但夏季高溫綜合強度達1961年以來最強,一季稻遭受嚴重高溫熱害。江漢、江南西北部5月上中旬,黑龍江東南部、吉林和遼寧大部5月末至6月中旬,云南6月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不利于一季稻苗期生長,部分地區生育期偏晚。7至8月長江流域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江淮、江漢、江南及四川盆地高溫日數多達30~5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長江流域一季稻孕穗抽穗至灌漿期遭遇持續高溫,造成結實率降低,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最終影響產量。
表1.1 一季稻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東北
|
18.0
|
0.4
|
572.3
|
20.3
|
1052.5
|
-6.3
|
江淮
|
27.0
|
1.8
|
359.1
|
-44.7
|
864.4
|
13.2
|
江漢
|
26.4
|
1.7
|
448.3
|
-25.2
|
869.8
|
9.2
|
江南
|
27.4
|
1.5
|
521.1
|
-25.4
|
710.0
|
8.3
|
西南
|
22.2
|
0.8
|
680.2
|
-12.4
|
835.8
|
10.3
|
播種以來,全國一季稻平均氣候適宜度(0.85)與上年及近五年平均均持平。其中,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下旬一季稻氣候適宜度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5月上旬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4月中旬和下旬、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6月中旬和下旬、7月下旬及8月上旬均與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圖1.1)。分省來看,湖北、安徽、黑龍江一季稻氣候適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浙江、云南、四川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吉林、貴州與上年持平、低于近五年平均,遼寧、湖南、江蘇高于上年、與近五年平均持平(圖1.2)。

圖1.1 全國一季稻平均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

圖1.2 一季稻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
1.3 8月一季稻產區氣象條件分析
8月,除東北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7℃外,其余產區均偏高,其中,江淮偏高2.9℃,西南產區偏高3.2℃、江漢、江南偏高達3.3℃;降水量除東北產區較常年同期偏多3.9%外,其余產區均偏少,其中江淮和江漢產區分別偏少78.4%和73.9%;日照時數除東北產區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1.8%)外,其余產區均偏多15.0%以上,其中西南和江南產區分別偏多39.0%和32.0%(表1.2)。
8月上旬,東北產區大部光溫適宜,利于一季稻產量形成;但中下旬氣溫偏低,特別是下旬氣溫偏低2~4℃,一季稻籽粒灌漿速度有所減緩。月內,長江流域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出現20天以上高溫天氣,恰逢一季稻抽穗揚花高溫敏感期,導致四川、湖北、安徽等地一季稻結實率降低、空秕粒增加,部分地區出現高溫逼熟。
表1.2 8月一季稻主產區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東北
|
21.2
|
-0.7
|
145.9
|
3.9
|
218.7
|
1.8
|
江淮
|
30.0
|
2.9
|
32.8
|
-78.4
|
236.0
|
15.7
|
江漢
|
30.0
|
3.3
|
35.8
|
-73.9
|
246.0
|
25.7
|
江南
|
30.8
|
3.3
|
50.4
|
-67.8
|
267.7
|
32.0
|
西南
|
27.2
|
3.2
|
99.6
|
-43.8
|
220.5
|
39.0
|
1.4 作物產量展望
綜合分析一季稻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預計2022年全國一季稻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為平產年。遼寧為增產年,一季稻單產較去年增加1.5%以上;四川為減產年,單產較去年減少1.5%以上;其余各省為平產年,單產較去年增減幅度均在1.5%之內(圖1.3)。

圖1.3 2022年各主產省一季稻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
1.5 9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
預計9月,東北地區大部氣溫正常,初霜較常年偏晚,利于一季稻灌漿成熟;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對一季稻充分灌漿不利;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適時采取促早熟措施,避免一季稻貪青晚熟。長江中下游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2~8成,發生夏秋連旱可能性大,對前期受高溫干旱影響較大的稻田應加強水肥管理,做好災后補救工作,提高植株恢復能力;對前期受影響較小的田塊,可適時適量施好穗肥,促進幼穗分化,攻取大穗,為水稻豐產增收打好基礎。另外,各地仍應做好水稻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工作。
(二)玉米
2.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
東北地區、華北、西北地區大部春玉米處于灌漿至乳熟期,西南地區大部處于成熟收獲期。遼寧、內蒙古、吉林等地部分發育期偏晚4~7天,其余大部發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華北、黃淮、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大部夏玉米處于吐絲至乳熟期,四川、重慶、貴州部分地區進入成熟期。大部產區發育期接近常年,河南、河北等地局部發育期偏晚7~10天。
2.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
玉米播種以來,各產區平均氣溫均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黃淮偏高1.8℃;除新疆、西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22.8%、11.7%外,其余產區均偏多,其中東北地區、華北、黃淮分別偏多21.6%、21.7%、17.5%;新疆、東北地區、華北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12.3%、8.9%和3.5%,其余產區均偏多,其中西南地區偏多11.1%(表2.1)。
玉米播種以來,北方產區大部光溫水條件匹配較好,旺盛生長期未出現明顯農業干旱。4月下旬至6月中旬東北地區出現階段性低溫寡照,春玉米播期延長,出苗緩慢。遼寧和吉林兩省西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現不同程度干旱,不利玉米播種出苗;5月下旬東北產區降水增多,旱區旱情緩解。6月上中旬西北地區、華北、黃淮溫高雨少,土壤失墑較快,大部地區表層墑情偏差,對春玉米苗期生長和夏玉米播種出苗不利,無灌溉條件地區春玉米長勢偏弱、夏玉米播種困難。6月下旬以來北方玉米產區出現13次明顯降水過程,前期旱情基本得以解除,利于玉米出苗和旺盛生長;但吉林中南部、遼寧中北部、山東西北部和南部等地降水過程頻繁、雨量顯著偏多且落區重疊度高,導致部分低洼玉米田塊土壤水分持續過飽和,漬澇災害較重,玉米受淹,局部田塊絕收。7月以來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大部高溫日數達30~5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5~30天;連續高溫日數達15~28天;無降水日數達40~5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持續高溫少雨導致農田土壤墑情下降,截至25日,重慶、四川20厘米土壤缺墑站點百分比分別達86%、81%,受高溫干旱疊加影響,正值授粉至灌漿期的玉米出現禿尖和缺粒,千粒重下降,局部產區絕收。
表2.1 玉米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東北
|
19.3
|
0.1
|
540.9
|
21.6
|
902.0
|
-8.9
|
華北
|
23.1
|
0.7
|
451.4
|
21.7
|
958.2
|
-3.5
|
西北
|
21.4
|
1.4
|
351.8
|
3.5
|
963.2
|
2.7
|
新疆
|
23.4
|
1.5
|
67.1
|
-22.8
|
1092.8
|
-12.3
|
黃淮
|
27.5
|
1.8
|
509.9
|
17.5
|
600.0
|
2.4
|
西南
|
21.9
|
1.1
|
693.0
|
-11.7
|
905.2
|
11.1
|
播種以來,全國玉米平均氣候適宜度(0.72)高于上年(0.68)和近五年平均(0.63)。其中,3月中旬玉米氣候適宜度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3月下旬、4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4月上旬和5月下旬與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其余各旬氣候適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圖2.1)。分省來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山東、新疆、寧夏、四川、云南玉米氣候適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甘肅、陜西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河南高于上年、低于近五年平均,遼寧、河北、貴州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圖2.2)。

圖2.1 全國玉米平均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

圖2.2 玉米主產省平均氣候適宜度
2.3 8月玉米產區氣象條件分析
8月,東北地區、新疆玉米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余產區均偏高,其中西南產區偏高3.1℃;西北地區、黃淮、西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1.9%、23.7%、41.8%,東北地區、華北和新疆分別偏多0.9%、23.5%、19.2%;東北地區、西南地區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2.6%和37.8%,其余產區均偏少,其中新疆偏少(表2.2)。
月內,東北地區大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部玉米產區出現5次較明顯降水過程,降水量達100~250毫米,有效增加了農田土壤水分,對玉米灌漿有利。東北地區中下旬氣溫偏低,玉米灌漿速度有所放緩。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四川盆地等地高溫少雨,連續高溫日數達15~28天,部分地區出現輕至中度農業干旱,高溫干旱與玉米開花授粉期重疊,導致玉米花粉敗育,出現缺粒、禿尖等現象。新疆產區月內光溫適宜,降水明顯偏多,對春玉米灌漿有利,但多降水天氣不利于夏玉米開花授粉。
表2.2 8月玉米主產區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東北
|
21.1
|
-0.6
|
135.9
|
0.9
|
224.7
|
2.6
|
華北
|
24.6
|
0.9
|
145.1
|
23.5
|
169.5
|
-19.1
|
西北
|
23.9
|
2.4
|
100.1
|
-1.9
|
176.4
|
-13.9
|
新疆
|
22.9
|
-0.4
|
19.0
|
19.2
|
217.1
|
-25.2
|
黃淮
|
27.4
|
1.7
|
114.4
|
-23.7
|
186.6
|
-2.1
|
西南
|
26.8
|
3.1
|
104.7
|
-41.8
|
216
|
37.8
|
2.4 作物產量展望
綜合分析玉米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預計2022年全國玉米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為增產年。黑龍江、新疆、寧夏、河南、山西、天津為增產年,玉米單產較去年增加1.5%以上;遼寧、江蘇、湖北、四川為減產年,玉米單產較去年減少1.5%以上;其余各省為平產年,玉米單產較去年增減幅度均在1.5%之內(圖2.3)。

圖2.3 2022年各主產省玉米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
2.5 9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
預計9月,北方大部農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初霜凍時間偏晚,利于玉米充分灌漿。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低,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對玉米灌漿成熟略有影響。西北地區東部降水偏多,但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勻,總體利于秋收作物產量形成,但局地持續降水會影響適時秋收。黃淮南部、江淮、江漢、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夏秋連旱,影響玉米產量形成。
建議東北地區要針對發育期偏晚的地塊,適時采取有效措施防低溫、促早熟。西北地區東部降水偏多,應注意及時清溝排水,避免作物根系受淹早衰,并抓住晴好天氣或降水間隙及時收獲已成熟秋收作物,確保豐產豐收。江淮、江漢等地應加強塘庫蓄水,合理灌溉,防范干旱或蓄水不足對玉米產量形成造成不利影響。
(三)棉花
3.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
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截至8月底,新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花大部處于裂鈴吐絮期;大部產區棉花發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長勢總體較好。
3.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
棉花播種以來,各產區平均氣溫均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新疆和江淮偏高1.8℃;華北、黃淮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20.0%和1.4%,新疆、西北、江淮、江漢、江南分別偏少29.1%、3.0%、37.1%、25.2%和20.4%;新疆和華北日照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9.4%和3.7%,其余產區與常年持平或偏多,其中西北偏多16.8%(表3.1)。
棉花播種以來,產區大部氣象條件總體利于棉花生長發育,新疆棉區氣象災害影響輕于上年同期,利于產量提高。但江漢、江南西北部5月上中旬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導致棉苗生長緩慢;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中部等地5月至6月中旬降水持續偏少,加之6月多晴熱高溫天氣,土壤表墑持續偏差,不利于棉花出苗及生長;盛夏長江流域棉區大部溫高雨少,灌溉條件偏差棉田出現干旱,導致棉花葉片干枯、落鈴增加;新疆大部棉區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了3次高溫天氣過程,對棉花開花結鈴不利。
表3.1 棉花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22.5
|
1.8
|
68.6
|
-29.1
|
1271.8
|
-9.4
|
西北
|
23.1
|
1.4
|
422.6
|
-3.0
|
1060.9
|
16.8
|
華北
|
23.3
|
0.8
|
454.5
|
20.0
|
1008.6
|
-3.7
|
黃淮
|
24.6
|
1.5
|
534.8
|
1.4
|
972.5
|
1.2
|
江淮
|
26.4
|
1.8
|
430.0
|
-37.1
|
913.0
|
10.6
|
江漢
|
26.4
|
1.7
|
447.0
|
-25.2
|
869.3
|
9.1
|
江南
|
26.5
|
1.4
|
625.7
|
-20.4
|
811.4
|
6.6
|
播種以來,全國棉花氣候適宜度(0.83)略高于上年同期(0.82)、與近五年平均持平。與上年相比,5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三旬偏低,其余各旬均偏高。與近五年平均相比,5月上旬和6月上旬持平,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旬和下旬偏低,其余各旬均偏高(圖3.1)。從分省來看,陜西、湖北、湖南、河北氣候適宜度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江蘇、安徽、新疆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河南高于上年、近五年平均持平,山西、天津、山東與上年持平、低于近五年平均,甘肅、江西低于上年、與近五年平均持平(圖3.2)。

圖3.1 全國棉花平均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

圖3.2棉花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
3.3 8月棉花產區氣象條件分析
8月,除新疆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4℃以外,其余產區均偏高,其中江南和江漢分別偏高達3.4℃和3.3℃;新疆、華北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19.2%和6.3%,其余產區均偏少;新疆、華北、黃淮日照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25.2%、23.3%和2.1%,其余產區日照偏多,其中江南地區偏多34.5%(表3.2)。
月內,新疆棉區大部平均氣溫在20~24℃之間,處于棉花花鈴生長適宜溫度范圍內,利于棉花結鈴及裂鈴吐絮;但南疆中東部和東疆部分棉區8月上旬出現高溫天氣,對棉花花鈴生長略有影響;另外,北疆棉區8月中旬后期至下旬的低溫及南疆偏西地區的降水天氣對棉鈴生長及裂鈴吐絮不利。黃河流域棉區大部光熱適宜,土壤墑情良好,利于棉花開花結鈴;但河北、山東等地月內出現多次較強降水過程,導致部分棉株花鈴脫落。長江流域棉區大部高溫干旱疊加,灌溉條件偏差棉區落鈴增加,不利產量提高。
表3.2 8月棉花主產區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22.9
|
-0.4
|
19.0
|
19.2
|
217.1
|
-25.2
|
西北
|
26.7
|
2.9
|
99.4
|
-17.5
|
208.9
|
11.1
|
華北
|
25.4
|
0.9
|
125.2
|
6.3
|
156.5
|
-23.3
|
黃淮
|
27.4
|
1.7
|
114.4
|
-23.7
|
186.6
|
-2.1
|
江淮
|
30.0
|
2.9
|
32.8
|
-78.4
|
236.0
|
15.7
|
江漢
|
30.0
|
3.3
|
37.8
|
-72.5
|
244.1
|
25.0
|
江南
|
31.1
|
3.4
|
38.1
|
-73.2
|
274.8
|
34.5
|
3.4 作物產量展望
綜合分析棉花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預計2022年全國棉花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為增產年。新疆、河北、山東、湖北、湖南為平產年,棉花單產較去年增減幅度均在1.5%之內;安徽為減產年,單產較去年減少1.5%以上(圖3.3)。

圖3.3 2022年各主產省棉花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
3.5 9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
預計9月,新疆和黃河流域棉區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新疆北部初霜期在9月中下旬,比常年偏晚,氣象條件對大部棉花吐絮及采摘基本有利;長江流域棉區大部溫高雨少,對無灌溉條件地區棉花后期生長不利。各棉區應抓好棉田后期管理,適時整枝去老葉、拔除空株,保證棉田的通風透光,并及時采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霉桃、爛桃,提高棉花質量;長江流域棉區要積極開發水源,保障棉花后期用水需求。
(四)大豆
4.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
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截至8月底,東北地區、華北、黃淮大部大豆處于結莢鼓粒期。大部發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僅黑龍江中部、安徽等地略偏晚。
4.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
大豆播種以來,東北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1℃、日照偏少9.0%,降水偏多22.0%;華北產區平均氣溫偏高0.8℃,日照偏少6.9%,降水偏多37%;江淮產區平均氣溫偏高2.4℃,日照偏多15.3%,降水偏少30.9%;黃淮產區平均氣溫偏高1.6℃,日照偏多1.0%,降水偏多21.6%(表4.1)。
大豆播種以來,產區大部氣象條件總體利于大豆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東北地區5月至6月中旬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長緩慢;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氣溫偏高、光照正常、降水偏多、墑情適宜,大豆發育進程加快,有效彌補了前期低溫影響,利于大豆開花結莢;但6月下旬以來吉林、遼寧、山東等地多次強降水過程疊加,部分大豆田塊漬澇災害較重,導致植株偏弱,局部田塊絕收。華北、黃淮5月下旬至6月中旬溫高雨少,且6月上中旬多晴熱高溫天氣,導致土壤失墑加劇,大部地區表層墑情偏差,對大豆播種出苗不利;6月下旬以來降水明顯增多,農田土壤墑情好轉,大豆旺盛生長期光熱充足,長勢較好。江淮大豆播種出苗期出現階段性干旱,但影響總體偏輕;進入7月后降水增多,前期旱情緩解;但8月持續高溫少雨,江淮南部高溫日數達16~25天,高溫導致旱情再度發展,對大豆結莢鼓粒不利。
表4.1 大豆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東北
|
20.0
|
0.1
|
525.1
|
22.0
|
835.7
|
-9.0
|
華北
|
25.2
|
0.8
|
414.2
|
37.0
|
533.9
|
-6.9
|
江淮
|
29.2
|
2.4
|
332.9
|
-30.9
|
578.6
|
15.3
|
黃淮
|
27.6
|
1.6
|
498.9
|
21.6
|
519.2
|
1.0
|
播種以來,全國大豆平均氣候適宜度(0.84)略低于上年(0.87)和近五年平均(0.86)。其中,5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均低于上年與近五年平均,5月下旬和7月下旬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6月上旬高于上年、與近五年平均持平,7月中旬與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圖4.1)。從分省來看,黑龍江氣候適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內蒙古與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持平,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圖4.2)。

圖4.1 全國大豆平均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

圖4.2大豆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
4.3 8月大豆產區氣象條件分析
8月,東北大豆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7℃,日照偏多2.7%,降水偏多0.6%;華北產區平均氣溫偏高0.9℃,日照偏少19.1%,降水偏多23.5%;江淮產區平均氣溫偏高2.6℃,日照偏多8.7%,降水偏少59.3%;黃淮產區平均氣溫偏高1.7℃,日照偏少2.3%,降水偏少23.4%(表4.2)。
東北地區8月上旬光溫水條件適宜大豆結莢鼓粒;8 月中下旬氣溫偏低,特別是下旬明顯偏低2~4℃,日照略少,光溫條件使大豆灌漿速度減緩。華北產區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充沛,大部墑情適宜,有利大豆結莢鼓粒。黃淮大部、江淮產區氣溫明顯偏高,降水偏少2~6成,墑情適宜地塊大豆結莢正常,但江淮南部和黃淮南部出現旱情,影響大豆結莢。
表4.2 8月大豆主產區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東北
|
21.0
|
-0.7
|
135.0
|
0.6
|
225.5
|
2.7
|
華北
|
24.6
|
0.9
|
145.1
|
23.5
|
169.5
|
-19.1
|
江淮
|
29.5
|
2.6
|
60.2
|
-59.3
|
219.0
|
8.7
|
黃淮
|
27.4
|
1.7
|
114.7
|
-23.4
|
186.2
|
-2.3
|
4.4 作物產量展望
綜合分析大豆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預計2022年全國大豆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為平產年。遼寧、內蒙古、河南為增產年,單產較去年增加1.5%以上,黑龍江、吉林、山東、安徽為平產年,單產較去年增減幅度均在1.5%之內;四川、江蘇為減產年,單產較去年減少1.5%以上(圖4.3)。

圖4.3 2022年各主產省大豆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
4.5 9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
預計9月,北方大部初霜凍時間偏晚,總體利于大豆鼓粒。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低,對大豆鼓粒略有不利,建議密切關注初霜凍預報,適當采取促早熟措施。華北大豆產區氣溫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墑情適宜,利于大豆鼓粒成熟。黃淮南部、江淮等地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區可能發生夏秋連旱,對大豆后期產量形成不利,應及時灌溉,減輕干旱對大豆產量的不利影響。
(五)晚稻
5.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
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截至8月底,江南大部晚稻處于拔節至孕穗期;華南大部處于分蘗至拔節期;大部發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
5.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
晚稻播種以來,江南和華南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分別偏高2.3℃和0.6℃;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少54.5%和8.2%;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23.4%和5.3%(表5.1)。
晚稻播栽期間光熱條件良好,大部稻田蓄水充足,晚稻播種育秧及移栽順利。但7月以來江南和華南產區出現持續高溫,不利于晚稻返青分蘗和拔節孕穗,灌溉不足地區晚稻秧苗長勢弱、分蘗減少,局部田塊出現干枯裂口,晚稻枯死。
表5.1 晚稻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30.2
|
2.3
|
181.2
|
-54.5
|
590.7
|
23.4
|
華南
|
28.8
|
0.6
|
423.4
|
-8.2
|
425.5
|
5.3
|
播種以來,全國晚稻平均氣候適宜度(0.940)低于上年(0.944),略高于近五年平均(0.933)。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全國晚稻平均氣候適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7月中旬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7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圖5.1)。從分省來看,安徽、湖北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江西、福建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浙江、廣東與上年和近五年持平;海南低于上年和近五年持平;廣西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湖南與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圖5.2)。

圖5.1 全國晚稻平均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

圖5.2晚稻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
5.3 8月晚稻產區氣象條件分析
8月,江南、華南晚稻主產區平均氣溫分別為30.7℃和28.4℃,較常年同期分別偏高2.9℃和0.3℃;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35.9%和3.2%;江南產區降水量有43.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0.9%,華南產區降水量有205.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0.7%(表5.2)。
月內,江南、華南大部地區出現11~20天高溫天氣,江南大部較常年同期偏多8~15天,其中湖南、江西等地多達21~3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6~23天,對灌溉水源不足地區的晚稻分蘗和拔節孕穗不利。另外,受臺風”木蘭“和”馬鞍“影響,廣東部分地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局部晚稻受淹。
表5.2 8月晚稻主產區氣象條件
區域
|
平均氣溫(℃)
|
平均氣溫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時數(小時)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30.7
|
2.9
|
43.9
|
-70.9
|
277.9
|
35.9
|
華南
|
28.4
|
0.3
|
205.2
|
-10.7
|
202.8
|
3.2
|
5.4 作物產量展望
綜合分析晚稻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預計2022年全國大豆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為平產年。各主產省均為平產年,單產較去年增減幅度均在1.5%之內(圖5.3)。

圖5.3 2022年各主產省晚稻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
5.5 9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
預計9月,江南和華南晚稻產區氣溫偏高,發生寒露風的風險較低;但江南和華南北部降水偏少,部分稻區可能出現持續干旱,不利晚稻孕穗抽穗。華南中部和南部晚稻產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水熱條件對晚稻生長發育基本有利。預計9月可能有1~2個熱帶氣旋登陸或顯著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局地可能出現大風和暴雨洪澇災害,不利于晚稻授粉結實。
建議晚稻產區要加強水肥管理,降水偏少地區應積極開發水源,優先滿足處于孕穗、抽穗期晚稻用水需求,以提高結實率和籽粒重。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要做好臺風防御工作,避免雨澇災害對晚稻產量形成造成影響。此外,各地應做好晚稻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