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t1fvh"></ol>

<sub id="t1fvh"></sub>


    <big id="t1fvh"><dl id="t1fvh"></dl></big>
    <video id="t1fvh"></video>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資訊>農業要聞
       
      推薦:
      字體選擇:
       

      轉變思路 務實舉措 推動旱作節水農業發揮更大作用
      ——2022年全國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培訓班在山東齊河舉辦

      日期:2022-09-21 10:00 作者: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網
       
      下載文件:

        為加快發展高效旱作農業,推進節水增糧增效,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近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山東齊河舉辦2022年全國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培訓班。

        培訓班指出,水是重要的緊缺資源,我國農業生產每年灌溉用水缺口在300-400億方左右,要多角度深入認識水資源的極端重要性。一是從水資源客觀角度看,我國水資源相對量少、時空分布不均、質量還不平衡。二是從生產應用角度看,不少區域存在用水過度開采、灌溉方式粗放、利用效率偏低等問題。三是從極端天氣角度看,隨著氣候變化,近年來我國“北方暖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南方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對社會的影響日益突出。

        培訓班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國耕地產能受干旱缺水的制約嚴重。一是部分農田灌溉設施差。在灌區,地面灌溉仍是主流,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不足;耕地小型集蓄水設施不足,缺乏抗旱應急儲備水源,對大江大河和水庫等依賴性強。在旱地,對天然降水的蓄積利用不足,缺乏有效的集雨窖池等設施設備;小畦灌溉、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應用少。二是耕地產能受干旱缺水威脅大。旱災對耕地產能影響巨大,近20年來,我國干旱受災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9.0%以上,每年因旱損失的糧食達到600億斤。三是水土資源承載力不匹配。水資源與其他社會資源的分布不匹配,秦嶺—淮河以北耕地面積占到全國總量的64%,水資源量卻僅占全國總量的19%。

        培訓班要求,下一步要轉變工作思路,強化對水的極端重要性認識,要做到未雨綢繆,關鍵時刻能提出務實舉措,推動旱作節水農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干旱缺水問題,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用水方針,各地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節水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看“節水”抓“節水”,不斷強化責任意識,以糧食安全為底線,強化節水增糧技術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二是轉變思想。農業節水事業一頭連著水資源安全,一頭連著糧食安全,要做到“兩破兩立”,破除“南方不缺水”“節水抗旱只是北方的事”等傳統錯誤觀念,破除“抗旱就是應急”“應急就是抽水”等簡單錯誤的思維;樹立南方也要抗大旱、長旱、頻旱和旱澇交織的思想意識,樹立“防旱重于抗旱”“常備重于應急”的正確觀念。三是務實舉措。首先要積極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對接農田建設等有關部門,及時推進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加快自動土壤墑情監測站點建設,推動監測能力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其次要加快技術集成創新。影響農業生產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要在綜合考慮政策、機制、技術、市場等基礎上集成創新旱作節水農業技術,致力解決區域共性關鍵難題。第三還要做好與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關系。立足引導、監督、服務等多重目標,建立健全機制體制,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構建“一主多元”大推廣新格局。

        全國農技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張曄參加培訓班并講話,山東省農技中心主任楊武杰,德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福祥,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邵紅雙出席。培訓班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廳、寧夏農墾農技中心、山東省農技中心等單位專家,就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旱作節水增糧理論與實踐、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踐等內容進行了講解。全國有關?。▍^、市)肥水技術推廣部門節水農業工作負責人及技術骨干,節水增糧增效示范區有關人員共80多人參加培訓。

        相關鏈接
      2022-06-15
      2022-03-11
      2021-12-27
      2021-11-19
      2021-07-14
      2021-03-31
        最近瀏覽信息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